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唯有自律才能真正迎来“开门红”
最新动态
唯有自律才能真正迎来“开门红”
2025-01-23
10
本报评论员
刚刚结束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七次会员大会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形势,明确了2025年行业重点工作,对打好“十四五”收官战做出重要部署。会上,多位钢铁企业“掌门人”呼吁停止内卷,加强行业自律,坚定践行“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关闭新增产能入口,畅通产能退出通道,携手推动建立新的供需动态平衡。会议邀请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在作题为《避免“内卷”融合发展》的报告时也强调,“内卷”属于一种过度的恶性竞争,损害了行业整体利益,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从会上的一组数据来看:2024年,我国累计生产粗钢10.05亿吨,同比下降1.7%;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8.92亿吨,同比下降5.4%,需求降幅明显大于产量降幅。另据初步统计,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9亿元,同比下降50.3%。究其原因,供需失衡的背后是一些钢铁企业“赔本赚吆喝”地“内卷式”恶性竞争,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陷入了增产-降价-亏损的困境。。
春节前夕,部分钢铁企业年度会议再次叫响了力争实现首季“开门红”的口号。强信心无可非议,但从往年经验来看,不少企业把春节期间产量增长作为实现“开门红”的标志,更有甚者以此造声势、搞竞赛、“卷”排名,最终实现的是产量“开门红”、效益“滑铁卢”。
不妨仔细想想,在当前供给强于需求格局延续的形势下,这样的“开门红”对钢铁企业盈利能有多大助益?对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又有什么好处?如此“开门”是真“红”吗?
首先,产量增长的“红”不是真的“红”。
盯着产量搞数字游戏,这样的“开门红”毫无意义,无疑是透支未来的短视行为,甚至可能给钢铁行业带来新年第一轮“厮杀”。这不仅会导致“内卷式”恶性竞争加剧,还会给钢铁企业健康发展带来重大隐患。
其次,满弦开工的“红”不是真的“红”。
“开门”工作事关全年,要慎之又慎。不能把“开门红”简单地理解为满负荷生产,真正“开门红”根本标志应该是质量、效益,而非规模、产量。尤其是在当前市场形势下,效益是生命线,钢铁企业要把生产资源用在刀刃上。
最后,忽视全局的“红”不是真的红。
作为连续性生产企业,在行业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的大背景下,钢铁企业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学会在合适的时间“踩刹车”,控制好生产节奏,为建立和维护健康的市场供需格局献力。
正如经济学中的剧场效应理论:在一个剧场内,每位观众都有座位,忽然有一位观众站起来看戏,于是周围的观众为了看演出也被迫站起来,最后全场观众都被迫站起来看戏。结果就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比原来更多的体力成本,却得到了和原来一样甚至更差的观看效果。那些盲目增产的钢铁企业就像最开始站起来的“观众”,他们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了市场秩序严重失衡和行业整体利益受损。
正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需要明确的是,整治“内卷式”竞争不是不竞争,而是要良性竞争,引导钢铁企业告别“以量取胜”的粗放式发展老路,不搞“价格战”和“低价倾销”,走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的大道。
纵观2024年实现稳健经营的钢铁企业,如中国宝武、沙钢、中信泰富特钢、湖南钢铁、南钢等,不难发现,在他们的全年重点工作中,“践行‘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加强行业自律”等成为共性关键词。
此次钢协六届七次会员大会上,会长报告直指问题——“钢铁行业自律力度仍远远不够,部分企业放量生产低价取胜的思维惯性仍在”。与此同时,解决路径也十分清晰——自律控产降库存。这不仅是钢铁行业稳运行、稳效益的重要任务,还是行业迈向成熟的必要路径。
“开门红”虽然提振信心,但“长红”更难能可贵。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加快推动产能治理新机制落地见效,采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关闭产能入口、畅通退出渠道。从行业层面来看,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遏制恶性竞争行为。从企业层面来看,要积极自律控产降库存,坚决执行“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龙头企业要带头维护市场秩序,通过推动联合重组等手段提升控制供给节奏的能力。
市场经济鼓励竞争,但“内卷式”恶性竞争只有死路一条。相信,只有以“理性、现实、积极”的方针应对当前严峻形势,自律控产降库存,钢铁企业才能收获以效益增长为标志的高质量“开门红”。
来源 | 中国冶金报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