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能力建设培训班(第三期)在厦门举办
最新动态
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能力建设培训班(第三期)在厦门举办
2024-12-0619

图为培训现场

12月5日,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能力建设培训班(第三期)在厦门成功举办,来自绿色低碳领域的5位知名专家从碳资产管理、钢铁行业如何应对全国碳市场交易、钢铁企业低碳转型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授课,并为学员答疑解惑。

在培训班上,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徐光理事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副秘书长(主持工作)苏步新、嘉吉金属中国首席商务官高扬先后致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人事部高级分析师兼成果奖评处处长曲起主持了本次培训。

图为徐光

在致辞环节,徐光表示,前两期培训班通过一系列针对性强、内容丰富的课程设置,受到了全体参加培训人员的一致好评。本次培训将继续秉承“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培训理念,同时增设了钢铁主流企业低碳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相信这将为大家带来新的启发。

图为苏步新

苏步新指出,钢铁作为即将被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行业之一,目前仍处于低碳发展初级阶段,基础能力建设有待提升,碳数据和碳资产管理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多数钢铁企业不具备碳交易实操经验。希望各位学员充分利用好本次学习机会,加深相关理论理解,丰富实践经验。

图为高扬

嘉吉金属中国首席商务官高扬提到,为了创建更负责任、更可持续的黑色金属供应链这一共同愿景,嘉吉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发起 “美丽中国 钢铁先锋”绿色钢铁公益项目。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能力建设培训班于今年7月启动,培训课程旨在提升钢铁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助力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图为李智

在授课环节,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博导、副教授李智指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已经上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碳配额交易和碳信用交易的两个一主一辅的碳市场体系已日渐成熟,碳配额托管落地的诸多实践案例将助力钢铁企业未来进行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          

图为林立身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碳市场首席分析师林立身,结合发电行业在碳市场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了钢铁行业2025年首次履约面临的形势,并建议钢铁企业碳管理要化被动为主动、提升碳核算数据质量和提前制定碳交易计划。          

图为潘建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潘建教授指出,一是未来高炉炉料结构由“烧结转球团”是长流程实现低碳转型的主要技术路径;二是块矿预先干燥技术、生物质的应用、冷固结成型技术是低碳绿色高品质炉料制备的关键技术;三是氢基直接还原短流程是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核心。

图为王桂林

首钢低碳团队研究员王桂林介绍了首钢绿色低碳转型领域的具体实践。他表示,首钢未来将围绕开发高炉高比例球团矿及富氢冶炼耦合减碳技术、高炉超高比例球团矿及煤气二氧化碳捕集耦合减碳技术等两方面进行具体规划和研究,为首钢下一步绿色低碳发展打下基础。         

图为路苹

图为李遥

思亚能源咨询(北京)有限公司高级总监路苹和执行总裁李遥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入手,探讨了CBAM对全球各国钢铁行业的具体影响,并剖析了CBAM和国内碳交易之间的区别、机遇和挑战。  

图为曲起

课后,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让他们深化了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认识,表示要不断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积极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快企业低碳人才队伍培养,助推高质量发展及绿色低碳转型。       

培训学员图片

据悉,此次培训班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发起,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冶金工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承办,嘉吉公司协办。来自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百余人参加培训。



供稿 | 冶金贸促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