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本溪市,考察了鞍钢集团所属的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该厂拥有世界最高强度最宽幅2280mm冷轧生产线,由该产线生产的超宽幅汽车钢产品是本钢全力打造的“本钢宽幅”汽车钢核心品牌。
“在存量竞争的当下,品牌力正成为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变量,我们通过打造以‘本钢宽幅’为代表的汽车钢品牌,增强企业的时代生命力,这不仅体现了本钢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畅想与追求,也是企业文化与未来交互的一种沟通方式。”本钢企业文化与品牌工作负责人表示。
追溯“原点”,亮出新名片
这是一个在周期变局中暗藏着如“台风眼”般机遇的市场经济时代,只有深刻洞察消费者需求,将品牌精神与价值需求融合,才能在变局中找到逆势上扬的发展机遇。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要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当中国制造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品牌建设不仅是对国家战略号召的积极响应,也是现代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本钢紧紧把握鞍本重组发展契机,站在国资央企更高起点上,依托“鞍钢”品牌背书和强大支撑,将“本钢宽幅”的标签推到大众视野中心,写好汽车钢品牌新篇章。
如何打好产品向品牌转变这张牌?
本钢从市场环境、用户需求和自身资源角度制定品牌策略,深度挖掘市场,瞄准汽车轻量化发展方向,紧紧把握中国汽车产业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调整期,围绕“安全、节能、环保”理念深耕汽车钢生产领域,追求细分市场的高端定位。
坚持专业化生产格局,以用户为中心。本钢品牌建设思路清晰,重点从汽车厂商所关注的质量、成本、交付、研发和服务五个要素开展定制化服务,并以加强研发、品控提升、技改支撑为切入点,落地实施本钢汽车钢提升规划,在市场上率先打出“国内第一、国际唯一”的“本钢宽幅”汽车钢亮眼名片,持续专注打造本钢2050毫米以上宽幅冷轧汽车钢高端产品集群,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汽车板供货的主力军。
找准“起点”,把握主动权
在存量竞争的大环境下,要走出同质化严重的困境,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本钢汽车钢品牌,就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科技创新与社会文明发展同步,要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秉持这样的创新发展初衷,本钢瞄准汽车轻量化赛道,深入研究国内汽车钢产品空白领域,全力开展“本钢宽幅”汽车钢研发工作。
然而,创新之路并非坦途。在“本钢宽幅”汽车钢研发过程中,挡在本钢研发人员面前的是机组设备极限挑战、同类产品生产经验不足等重重困难,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他们把自己关在实验室反复研究,在失败与重新开始的往复之中,一点点寻找破解关键技术难题的“密码”。
本钢汽车钢研发人员常说,“科研人员都是乐观主义者,即使面对挫折,也依然怀揣理想。”就是在这种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支撑下,本钢打破了超宽幅板性能及板形控制不稳定、退火炉内易发生冷瓢曲缺陷、表面清洁性和表面形貌不均匀等多项行业技术瓶颈,并结合自身产线特点精准制定生产一贯制技术,实现了本钢超宽幅产品性能、板形及表面形貌均匀一致,冷轧工序综合合格率达到 90%以上。
加工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安全性能更好的本钢超宽幅冷轧汽车板一经面世就受到瞩目,它与当前以及未来世界汽车轻量化发展潮流紧密贴合,满足了汽车主机厂对节能应用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方面的需求,成功替代部分激光拼焊产品,实现窄规格的倍尺生产,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提供了更佳的材料方案。
近年来,“本钢宽幅”汽车钢产品的行业影响力和认可度不断提升,其中“超宽幅高质量冷轧板生产稳定关键技术开发”研究项目取得授权专利10余项,荣获冶金行业科技进步奖,经鉴定该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宽幅冷轧产品连退炉内冷瓢曲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钢“高强度高淬透性热轧抗氧化免涂层热成形钢”技术获评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高品质汽车用热镀锌双相钢系列化产品在第十六届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上被授予“中国汽车轻量化设计大赛一等奖”;“本钢宽幅”汽车钢产品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本钢热成压钢系列化产品开发”登上“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本钢2050毫米以上宽幅冷轧汽车板获评“2024中国冶金行业最具竞争力产品”;超高强度2.0GPa热冲压钢产品获评钢铁行业优秀“三品”案例……
目前,“本钢宽幅”汽车钢产品已通过ISO9001、IATF16949体系认证,以及奔驰、宝马、大众、福特、日产、本田等高端车企的第二方质量体系认证,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造车新势力车企及多家传统造车企业的高端车型制造中,实现了多家汽车厂商的独家供货。
夯实“基点”,增强品牌力
当前,品牌的力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品牌不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语言,传递着企业发展的声音。
对本钢来说,品牌建设从来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全方位整合资源,全链条深度融合,形成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品牌精神内核,助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构建恒久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品质为根基,追求卓越——
在本钢板材冷轧总厂三冷轧区域,从镀锌机组下线的成品卷必须经过产品技术员严格的质量检测,确定每项性能指标都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满足汽车厂商质量标准后,才会贴上“本钢宽幅”标签发往各地。
本钢将对产品质量的关注提升到新高度,把“树品牌、讲信誉、保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产组织管理从“以产量为中心”向“以质量为中心”转变,企业经营管理从“以经济责任为中心”向“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转变。
作为国内唯一可以生产2050毫米以上宽幅冷轧汽车板的钢铁制造企业,本钢更注重对生产细节的把控,通过坚持执行汽车板生产一贯制管理,持续引导一线操作人员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生产高质量产品赋能。
以“智造”为引擎,推动“质造”升级——
在炼铁工序集控中心,高炉内部的智能传感器已实现在大屏幕上实时监测数据,远程精准调控炉温;在冷轧工序酸轧生产线,智能巡检机器人沿着百米轨道昼夜不息地“听诊”,AI模型以千分之一秒的响应速度守护着生产线的心脏……当智慧因子注入钢铁血脉,本钢制造跑出新的“加速度”。
智能制造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确保了生产过程控制的精准度和稳定性。“更稳定的产品质量离不开智慧化的生产模式,我们正在全力加速,从智能制造向智慧工厂迈进。”板材冷轧总厂首席工程师王平说。
以“绿”为链,塑造样本——
绿色是生命之色,也是企业生命力的象征。2024年,本钢板材公司首创“废钢+电炉+铁水+转炉”低碳冶金工艺,冷轧热镀锌汽车板作为绿色低碳产品在中国品牌博览会上正式发布,本钢汽车钢产品实现综合降碳30%以上。
在过去一年里,本钢完成47项超低排改造项目,智慧环保、碳数据管理平台建成投运,清洁运输比例提高至81.75%,全年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碳排放总量下降。当本钢跻身2024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名单,“本钢宽幅”品牌也被赋予更高的绿色价值内涵。
去年,鞍钢集团发布绿色低碳主品牌“angreen”,本钢低碳排放汽车钢生产工艺研究成为第一批使用angreen品牌标识的工艺技术,为本钢汽车钢的低碳转型再添动力。
以服务为导向,提升品牌“心价比”——
今天,世界消费已经从商品消费逐渐转为品牌消费,真正能为企业产品带来增长的,是消费者对品牌从“兴趣”到“认同”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营销服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实现产品、场景和情感的多维链接,形成可持续的价值闭环,本钢坚持提升产、销、研、运全链条运转效率,依托技术、研发手段,用活EVI(供应商先期介入),按“品种+行业”实施差异化技术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同时,聚集要素,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为客户构建集仓储、运输、加工、供应链金融等全链条的钢铁服务生态圈,进一步丰富以QCDDS为核心的一站式三级服务体系,满足客户对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需求,提升客户体验。
为推进客商信息互联互通,本钢还搭建了大数据商情分析平台,组建战略智库,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开展在线服务、共享服务,并以提升客户价值为宗旨,加大对汽车重点客户走访力度,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制订差异化服务策略,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活动。
“本钢营销系统上线运行后,订货产品在哪里?生产到了哪个工序?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系统实时查询,为制订生产计划提供依据。在我们新产品生产阶段,本钢还委派专业技术服务人员驻厂跟踪新车型试模、新产品试验,随时解决现场问题,这使我们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一位来自汽车厂家的质量工程部工程师说。
换位思考的服务模式不仅以产品为媒介传递着企业经营理念,也为客户提供了情绪价值,与用户在价值层面形成深度共鸣,为本钢品牌赋予了更高的“心价比”和市场认可度。
2024年,“本钢板材2050mm以上宽幅冷轧汽车板”被授予“中国之冠”产品奖杯,其中2GPa超高强钢、热成形钢,以及CF-PHS1500抗氧化免涂层热成形钢实现全球首发。“本钢宽幅”汽车板获得宝马“一级供应商”、奔驰重卡年度“优秀供应商”、上汽“十佳供应商”、一汽红旗“攻坚克难·旗志奖”等荣誉,成为汽车钢细分市场行业领导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
如果透过时间的长河看品牌,它更像是时代变迁、企业发展的标记和证明,也是企业向世界传递发展理念的“窗口”。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发展浪潮中,“本钢宽幅”正在用品牌向世界诉说着中国制造的创新精神和广阔梦想!